Edgeone
Edgeone 尝鲜
腾讯云 Edgeone (EO) 作为藤子的免费的 边缘加速&计算平台 兼 CDN 对比 Cloudflare (CF), 解决了 CF 在中国大陆访问延迟较高的痛点, 但同时又带来域名必须备案的苦处. 如果腾讯云可以类比成AWS, 那么 EO 就能类比 CF. 很多功能还很bata, 不太完善并且文档写的有些糟糕. 但是奈何它在国内访问速度够快, 解决了备案问题用起来还可以, 毕竟免费的要什么自行车.
EO 分为国内版本和海外版本, 都属于腾讯云. 海外用户赠送的免费加速服务我白嫖到了俩而且是点击就送, 国内版本要微信抽奖且只有一个. 海外版本只能使用海外身份实名验证来解锁国内 CDN 节点所以不推荐使用(除非你优选 ip 但是这样是违反使用条例的可能封号). 国内版本实名认证后使用已备案的域名可以使用国内和海外的 CDN.
Edgeone Pages & Functions
EO Pages 可以类比 Vercel, Github Pages, Cloudflare Pages 这种产品, 可以放置一些静态网站. 又能通过 Edge Functions 或者 Node Functions 实现部分 Workers 的功能. 我简单的搭建一个 API 中转实现夸地域内容解锁 + 鉴权还是可以的. 大部分其他Pages 能跑的 EO Pages 也能跑, 稍微改一下设置就行. 比如将我的 CF Workers 迁移到 EO 我只删掉了对应的 CF Worker 代码.
另外边缘函数 Edge Functions 也可以脱离 Pages 单独作用在加速的域名上, 通过写一些规则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Rules
在站点加速 规则引擎中可以配置一些规则, 我简单设置了一个规则: " 将@根 301 重定向到 www". 这里设置和 CF 类似, CF 上是把 @ 设置成一个保留 ip 192.0.2.1
然后打开小黄云就能让用户访问 CF 边缘节点. 这里 EO 上类似的创建一个 A 记录 192.0.2.1
后开启域名加速, 跟随引导设置一个 CNAME 记录然后关闭 A 记录就可以让用户访问根域名的时候访问到 Edgeone 节点. 然后 就会根据配置好的 Rules: “如果 Host 是 @ 那就 301 转发到 www” . 要注意的是没有开小蓝云(类比小黄云) 的域名是不能被添加到某些 Rules 中的, 意味着需要先设置用户访问任意 EO 节点才能配置 Rules.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Pages 理论上算是 EO 的节点, 但是 Pages 绑定的域名貌似不会触发 Rules ,这一点与 CF 有所不同. 能触发 Rules 的必须是小蓝云的域名, 这就意味着需要给 EO Pages 套一层 EO 加速. 这就可能会导致双倍流量. 而 CF 的 Workers & Pages 的边缘节点本质上就是小黄云, 属于同一种边缘节点, 这样 Rules 就可以命中. 而 EO 不行.
CDN
内容分发能力还是很可以的, 国内如果使用腾讯 DNS 服务器的话会解析到对应运营商的腾讯 CDN, 国外则直接解析腾讯云的Anycast. 用 itdog 162 个节点测试国内平均延迟 12ms 国外 33ms, 多次测试大概能给 55 个左右的ip(没有优选), 相当的大方了. 不过海外用户还是建议用 CF, 藤子的海外CDN覆盖只能说还行但不如 CF, 尤其没有大洋洲和非洲的好节点. ipv6 的表现类似, 国内 143 个测试节点总共测试到 55 个 ip 平均 11ms. 海外就很一般了.
对比 CF 普通套餐 v4 和 v6 都只会给到两个任拨 ip 国内平均大约 200ms.
使用不备案的域名只能开通非大陆加速会类似 CF 分配到两个海外任拨腾讯云 ip, 国内访问速度一般. 另外放上钞能力对照组 Akamai CDN, 使用苹果应用商店 CDN apps.apple.com 测试 , 还有 Github Pages
用户 | EO 全球加速 | EO 非大陆加速 | Cloudflare | Akamai | Github Pages |
---|---|---|---|---|---|
国内v4 | 12ms | 145ms | 200ms | 8ms | 106ms |
海外v4 | 33ms | 33ms | 6ms | 5ms | 7ms |
国内v6 | 11ms | 230ms | 190ms | - | 126ms |
海外v6 | 43ms | 43ms | 1ms | 1ms | 13ms |
DNS
你可以把自己的域名托管到 EO 管理, 及设置 NS 解析到 EO. EO 支持 CNAME 接入和 DNS 接入, 从实用的角度来讲 DNS 接入可能会方便一点, 但是烂就烂在 EO 很多设置更改后有巨长的冷却时间. 更改完一个设置之后你可能 3 分钟内不能更改另外一个, 经常要等 “部署生效” 完成后才能再改. 另外 EO 后台的网站有点难操作设计的比较反人类而且响应速度也有点慢. 对比 CF 还有很多多多多多的功能需要添加和完善.
售后服务
藤子的人工客服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找到的人工客服. 阿里云的客服基本上打电话就能有人工服务, 而藤子的电话客服只会给你几个都不是你需要的选项让你选然后引导你走线上工单去对接 LLM 哈哈哈哈哈. 最后不得不打电话给腾讯云国际站的客服, 当然是秒接电话同时接线的小姐就会说普通话粤语和英文, 就很… 但是找到技术人员确实大概率只能通过工单.